立秋刚过,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成片成片的马铃薯田上,给收获的季节增添了一份美好的宁静和沉甸甸的喜悦。
【资料图】
“还有几天,我们的马铃薯就可以大面积采收了,采收期要持续20到30天,预计平均每天能采收100吨。”虎遵广笃定地说。
虎遵广是毕节市农投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凉山社区马铃薯现代化示范种植基地是2022年初由双龙镇党委引进该公司打造的。当时,公司以每亩400元的流转费+每亩200元的固定分红,在凉山社区流转了700亩土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了2000余亩威芋7号、米拉洋芋、百粉果等威宁本地特色马铃薯品种。
威宁是“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马铃薯也是双龙镇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为改变传统马铃薯产业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投入大等问题,双龙镇按照“种植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全面提升农机生产作业、综合管理服务、科学种植水平,以农业机械化、产业科技化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据虎遵广介绍,传统人工种植马铃薯,每亩需要600元的成本,采取全程机械化种植后,成本降低到了每亩250元。基地的700亩马铃薯,该公司使用三台机械设备连续工作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种植,节约了近20万元的成本。
现在,该公司的配套机械化种植设备已经超过70台,全程机械化种植加上采用了合理密植、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有效措施,马铃薯亩产量从4000斤上升至6000斤,产值和品质均得到大幅提升。
“采收完马铃薯后,我们还会种植大白菜等蔬菜,减少土地使用‘空窗期’,增加土地利用率,多渠道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虎遵广说。
此外,得益于县委组织部根据“一县一方案”帮扶方案,整合全县623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力量组建的专家团队的科技帮扶,科技特派团王朝海团长带领专家团队到田间地头搞示范、做样板,凉山社区的马铃薯种植在耕、种、管、收等各环节有了很大改进,并逐渐由传统种植向科学种植加速转换,马铃薯品种品质进一步改良升级。
借力“公司+农机合作社+物联网+农户”的组织方式,凉山社区马铃薯现代化示范种植基地的马铃薯广受市场欢迎,加速走出大山,除发往周边地区批发市场外,每年有大约5%的马铃薯进入广东高端商超。
目前,凉山社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突破10000亩,其中全程机械化种植面积4000亩。2022年底,该社区马铃薯产值4000万元,比2021年度提升1200万元,真正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金色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编辑 李坚 二审 孙蕙 三审 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