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大巴山深处,云腾雾绕,青山葱翠。城口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区,一片片森林绿意盎然,一排排树木笔直挺拔,这里如同一副美丽的生态画卷。
2019年,国家储备林建设在城口县拉开序幕。该县以万亩国有商品林地入股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成立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具体承担国储林项目施工建设、运营等工作,成为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项目首个试验示范县。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城口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森林康养产业,走出了一条林地增值、农民增收、绿树增多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既留住了“青山绿水”,又生出了“真金白银”。
(资料图)
高燕镇国储林收储区。
“国储林+N” 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坪坝镇光明村淫羊藿种苗基地。
在道地药材(淫羊藿)生态种植基地,茂密的森林下种植了大片淫羊藿药材,叶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该项目以国家储备林为基础,规划建设高含量淫羊藿生态种植基地10000亩,配套建设种苗培养基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和仓储基地。
城口县位于大巴山南部核心地带,生态资源丰富,山地气候明显,优良的自然环境不仅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更孕育了大量的高品质天然绿色中药材。
为此,城口县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国家储备林项目丰富的山林资源优势,通过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模式多方引进多个企业,在项目区投资建设林下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采取“国储林+N”的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截至目前,已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45000余亩,主要有天麻、淫羊藿、大黄、独活、黄连等,建成高含量淫羊藿种苗基地1个,天麻全产业链加工厂1座,实现多种经营总产值7000余万元,新增农民就业237人,新增劳务工资总额3000余万元。
双河乡硝水坝村林下大黄种植基地。
通过多企联动,共同延伸产业链。2023年公司通过提供林地、配套林改培营林项目等一系列措施,与多个市场主体合作在周溪龙丰村、巴山坪原村修齐岚山村、修齐大兴村、周溪龙丰村等地建设天麻、黄连、淫羊藿林下产业种植基地202800余亩。
同时,同步推进特色品牌的建立,走“深加工、精包装”的发展道路,以打造林产品产业链建设精品为重点,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多个企业合作创建林下特色品牌,逐步实现产销一条路。
城口县还将探索“国储林+旅游”模式,布局森林康养产业,依托城口青山绿水资源,充分利用革命老区文化,启动建设生态科技创新中心暨国家储备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口分中心和大巴山生态民宿村开发保护“青云寨”原风原貌等人文历史和资源,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高燕镇国储林收储区。
“林业+农业” 林农合作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20年我家国家储备林林地流转亩,增收1884元,林地流转持续时间36年。”一位林农介绍。
2020年,该林农参与城口县硝水坝村示范林建设、国家储备林森林抚育项目务工7950元,其妻劳动了32天,收入4800元。2020年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实现增收14634元。
城口县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银行主推、企业主体、农民主力”四方作用形成了政府搭台、集体动员、农民参与、企业实施的工作合力,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精准落地。
充分结合项目区实际,引导就近林农自主创新、自谋发展,逐步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致富能手在项目区内发展有收入的林菜、林菌、林药、林禽等产业。目前,已有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施工队伍通过在公司项目区内务工、学种植技术、合作共建项目等方式意向性发展种植业及畜牧业。
“我们充分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动员引导农民将林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再流转到收储重庆林投公司收取流转费用,并组织农民参与国家储备林项目经营管理。”公司负责人介绍,实际操作中优先雇佣租地农民参与项目实施,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
高燕镇星光村黄连种植基地。
据介绍,国家储备林项目建成每年可增加项目区林农林地流转费用2400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费用5600万元,每年新增农民林木采伐分红150万元。
同时,通过实施国储林区中幼林抚育、改培、新造和林下产业等项目,项目区年每年在城口新增投入不低于42000万以上,每年解决就业3000余人,增加农户劳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其中林下产业发展带动林农就近就地务工20000人次,劳务收入3000余万元。
这里的树木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更成为了村民的“摇钱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城口已建设国家储备林70万亩,累计兑付收储资金亿元。
“随着项目深入推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持续凸显,实现保护生态与带农增收的高度统一。”据城口国家储备林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林产化工为龙头,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路子,强势推进林业产业建设步伐。
双河乡硝水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