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命理 > > 正文
今日视点:黄子佼“我不好,别人也别想好”是种什么心态?

来源:互联网   2023-06-21 11:24:02

吃瓜的壹读君 | 彤云 敏敏


【资料图】

这是台湾演艺圈“地震”的一周。

起源是小S的前男友、男主持人黄子佼被指控性骚扰,他在某女生17岁时强吻对方,并拍摄了对方的裸照。

随后,黄子佼迅速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致歉。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道歉之余,竟然还牵出十几名艺人的丑闻,包括吸毒、乱搞男女关系、婚内出轨、欠钱不还等,涉及的艺人有大小S、阿雅、范晓萱、吴宗宪等。

视频可见黄子佼明显情绪不稳定,甚至喊“我不管,我就是要说出来,我管你们去死,反正也没人管我去死!”

网友整理的黄子佼爆料要点,图源:微博截图

随后台媒又曝出,黄子佼承认性骚扰后疑似轻生,被送往医院,意识不清但生命迹象稳定。

截止目前,被黄子佼爆料的几位艺人做出了回应:大小S、阿雅否认吸毒指控;吴宗宪表示将起诉黄子佼,并爆料黄子佼曾要求女生脱衣验身;贾静雯表示“不是当事人”……

网友们在吃大瓜的同时,表示对黄子佼这种“毁灭式”爆料不解。“黄子佼举起酒杯,祝愿大家的人生和他一样发烂发臭。”

也有人提出,“我过不好,别人也别想好”,生活中存在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为什么有些人一出事,就要把别人也拖下水?这种搞“玉石俱焚”的人,都是什么心态?

不公平感的“威力”

在黄子佼的爆料中,有这么一句话很耐人寻味:

她们为什么可以逃过这一切?为什么?为什么?如果我逃不过,她们为什么可以逃过?

图源:微博截图

这一连串的问句显示,黄子佼正经历着极大的不公平感:大家同样混娱乐圈,同样犯了错,为什么只有我逃不掉惩罚?这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公平感和公平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一种客观现象,前者则是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说,即使一件事客观上是公平的,人们也不见得都能体会到公平感。

对于公平感的产生,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

社会比较论认为,公平感源于社会比较,包括与他人的比较和与自己过往状况的比较,黄子佼的“如果我逃不过,她们为什么可以逃过?”就是他将自己和他人做了比较,从而产生了不公平感。

归因论则认为,公平感取决于人们对不平等事件的归因,即“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不平等的归因中,关系因素至关重要,研究显示,越是将社会不平等归因于关系因素,个体的不公平感就越强烈。也就是说,如果黄子佼将自己和大小S所遇到的区别对待归因于对方更有关系,那他体会到的不公平感就可能尤其强烈。

当然,不公平感也是分情况的: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觉得自己占便宜了),以及不利于自己的不公平(觉得自己吃亏了)。

研究显示,对于有利于自己的不公平,相比于主动投入、付出更多,以求“配得上”现在的所得,人们更常用的方法是用自我暗示等方式调整自己的认知,比如认为自己实际上投入的其实够多了,或者找到占了更大便宜的人,并将自己和他们对比,从而获得一种“我也没有占太多便宜,他就比我更过分”的虚假公平感。

而黄子佼体验到的不利于自己的不公平感,则会给人带来消极体验,有时这种不公平感足以驱使一个人做出任何行为,包括“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爆料——把对方拉到和我一样的境地,我们一样悲惨,一样逃不过惩罚,这就公平多了。

如果说娱乐圈明星互相爆料离我们太远,那来看看不公平感对工作的影响。

在工作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通过薪酬的高低来评估自己的相对位置和重要性的,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影响人们公平感的重要因素。斯凯恩表示,薪酬制度不合理导致的不公平感,是影响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因素。而离职就意味着离开让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不公平感的环境,这也算一种解决方法吧。

当然,在感觉到不公平感时,人们不见得一定会离职,但就算继续留在企业里,他们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研究表明,公平感会影响组织公民行为(OCB),即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未得到明确或直接的确认(通俗地说就是做了也不会给钱的行为),但整体来说有益于组织运作的行为总和,包括利他行为、认同企业、责任意识等。也就是说,如果员工感觉不公平,就算不离职,也可能会从负责认真变得消极怠工、偷懒摸鱼。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一个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不能获得公平,那么他们不仅不会积极地向别人推荐自己所在的企业,在有人抹黑企业时,他们也更可能置之不理。

只是这一次,作为明星的黄子佼,看起来不仅要“离职”,还要在走之前踹翻“占了便宜的”同事的饭碗——

不公平没有关系,一起毁灭了,就“公平”了。

自私心理的“阴暗”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身边人的上升”。黄子佼可以容忍陌生人逃脱法律的制裁,但不准许身边有漏网之鱼。

而黄子佼大义灭亲朋好友,拉着身边人一起毁灭的做法,并非独创。

因《声入人心》成名的仝卓在某次直播中,自曝高考舞弊,不仅导致自己的中戏毕业证书被撤销,还牵连不少帮他舞弊的共犯。但自毁大好前程的仝卓并不满足,不断“炮轰”同样通过《声入人心》成名的郑云龙,一会儿质疑郑云龙的户口和工作经历,一会儿@北舞要求给郑云龙的论文查重。

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源于妒忌。妒忌通常与跟渴望拥有某种东西有关,主要情绪体验主要羞耻、挫败、自卑、怨恨和敌意等。

人为何会妒忌?

进化心理学的“策略冲突理论”认为,妒忌会引起个体关注他们所需的资源,并作为一种动机,促进自己获得竞争对手拥有的资源,同时也使竞争对手失去这些资源,使自己受益。

尽管现实中竞争对手失去资源,也无法使自己受益。就像心理学中的“螃蟹效应”:

在竹篓中放入一只螃蟹时,一定要盖上盖子,否则螃蟹会爬出来。但竹篓中放入一群螃蟹时,就不用盖盖子,因为每当有螃蟹要爬出来时,就会被其他螃蟹拽下来。螃蟹们关注的资源是自由,但互相剥夺取得自由的机会,只会导致大家一同上餐桌。

既然是损人不利己,为何还要拉着别人一起毁灭?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认为,妒忌是一种原始情绪,其存在的目的不是自我保护,不仅对他人具有破坏性,对自己也是,且这种破坏性的消极情绪大多是无意识的。

在个体发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受到冲击时,会激活妒忌这种原始情绪,引起个体发动无意识攻击。

无意识的攻击,即一种破坏力,是人性中偏恶的一种“本能”。

被曝光后,主动曝光其他明星劣迹的行为,就像婴幼儿面对无法得到、控制不了的玩具要彻底毁掉一样,可能是受到人性中的“破坏性驱力”的影响。

“破坏性驱力”包括攻击、破坏行为,是人类的“死本能”,与之相对的是“建设性驱力”构成的“生本能”,都属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

因为黄子佼的“破坏性驱力”对象是好几位名气大、咖位高的艺人,也怪不得网友质疑,他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即使爆料不能用来掩盖自己的丑闻,也能起到“责任稀释”的作用。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虽然黄子佼的大爆料让吃瓜群众吃了个够,但想到这些瓜后面可能是暗黑的真相,就又忍不住想,什么时候无瓜可吃才是最好的吧……

参考资料:

[1]王晓梅,李秀敏(2021). 绩效,知识:系统化人才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斯凯恩(2022).冷笑话中的管理学.地震出版社.

[3]徐延辉, &许磊. (2018). 当代农民工社会公平感:一个经济社会学分析框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5(6), 10.

[4]华科心协:无处不在又无法判定的公平

[5]钱铭怡.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杨丽娴,张锦坤.妒忌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取向[J].心理科学,2009(3):3.DOI:CNKI:SUN:XLKX.0.2009-03-039.

星标一下,我们永不走散~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为什么有些演员成了“演贝”?

点击图片阅读 |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防晒?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