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这周为了缓和、玩了两个短篇,《她的圣域》(steam有官中)、《宿星girlfriend》(绿茶汉化组)
半夜有感,继续鞭尸新岛夕和summer pockets鸥线(我永远喜欢久岛鸥)【有剧透】
先放个点题的图:(来自https://music.163.com/#/song?id=31889526)
说的推广一点、哲学一点,就是Meta要素。这种争议也可以延伸到今天现实中的元宇宙。 他作为一个编剧,问题在于,他研究的不是如何写一个好故事,而是研究读者读故事的心理。甚至可以说所有的、2010s之后的剧中剧类型的剧本都是同样的问题(点评批评塞万提斯,小说负典的根源)这样就导致他的剧本操控感过强,如果只是他自己写那些人物倒还好。但是一旦给人物灵魂,写的真实又可爱 好画师和好配乐,那就糟糕了。就像是操控木偶一样操控真人来演他自己的戏,人还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必须安他的要求去演,导致观感一下子非常倒胃口甚至到了恶心的程度。(恐怖谷)另外我必须得说,东方式的美学绝对不是这种东西,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类似中医的阴中求阳理论)——绝望的背后萌生的希望。夸父逐日的悲剧内核,既在于它的不可能达成的远景,也在于最后的七个字:弃其杖、化为邓林。二者缺一不可。而我呢,是这样想的。我始终认为、没有猎奇、没有扭曲、没有生老病死、没有轮回反转剧中剧、也能写出催泪、感人的剧本。
理由很简单,故事的文字量是有限的,人大脑能的理解脉络是有限的。(奥卡姆的剃刀)
我甚至可以做个预言:下一个千年,《格林童话》这种朴素的民间故事集合会继续流传,《唐吉可德》这种文人炫技必然会消失,质朴的情感一定会比刻意的造作更永恒。相比于编写复杂的故事,我始终坚持应该将所有的文字剧情全部投入到一条线路感情的变化和升华,然后在最后的结尾让一切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总之就是一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唉,我也得行动起来啊,首先从改变自己对玩和享乐的一些理念开始......
没办法,人生总是要舍弃一些东西的。如果想让一些更永恒的延续,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但是这不是因为不爱,而正是因为爱,所以才希望能以另一种形式让舍弃的东西延续下去。
2023年5月21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