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日,夜郎对缚娄的问候——黔西南古代文物惠州特展开始在惠州市博物馆预展。展览设在惠州市博物馆一楼珍贵文物展厅,开展后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欢迎,节日期间纷纷到惠州市博物馆参观欣赏,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免费开放期间,该展览共接待观众10000余人。特别是展览预展开放的第一天,就有专门慕名而来的市民观众,早早来到博物馆大门口排队等待,当天观众即突破4000多人次,迎来了参观小高峰。
为配合黔西南古代文物惠州特展,惠州市博物馆此次精心挑选了6组,共计11件文物配合展出,其中一组水晶玦(6件)更是首次跟观众见面。这组神秘水晶玦为2000年惠州博罗横岭山墓葬出土,后经专家鉴定为西周时期水晶玦,在横岭山沉睡3000多年后,第一次在博物馆公开展出,跟广大市民观众见面~!
(资料图片)
西周水晶玦
这组水晶玦质地细腻,光泽感强。其中6件外径从小到大分别是1.57厘米、1.6厘米、1.7里、1.76厘米、1.86厘米、2.00厘米,厚0.21—0.66厘米不等,质量0.8—1.8克。出土时整体保存状态较好。
水晶自古还被传有镇宅、辟邪、供佛灵修、百福千祥的功能,也可使人心灵平静,和谐纯洁。古人认为,白水晶的磁场可攻破不良的气流,净化全身,使人体恢复健康,负能量消散后,即是好运的开始。
东汉提梁壶
贵州兴仁交乐6号墓出土的这件青铜提梁壶,为国家一级文物。整壶由器身、器盖和提链三部分组成。器身造型为束颈,盘口,扁鼓腹,五棱喇叭形高圈足。肩部饰对称铺首衔环,肩腹部共饰弦纹七条。器盖榫口与壶体卯口套合,盖顶錾刻四瓣汉代常见的柿蒂纹。半球形盖钮,上挂一环,方便提拉揭盖。器盖顶两侧还置对称条形环耳。提链与器肩铺首衔环套接,两侧链环均为16节。这种壶称为提梁壶原因,即是因提链上一般设计有提梁。此壶提梁为半圆形,两端饰龙首衔环,等级非常高,龙首衔环与提链套连,用手握住提梁,便可轻易将壶提起。“壶”这种有腹、长颈、有盖、有系的容器,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展览宣传折页
来源:惠州市博物馆 黔西南州博物馆
责任编审:文国坤 窦芷若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查必芳
声明